商戰叢林系列---首部曲 【斬首奇謀】

就從近年來最富盛名的「斬首奪權行動」開始吧!故事主人翁身居金控集團執行長地位,頂著「台灣最佳執行長」光環面世,處事務實獨到、事必躬親、大小事一把抓,下屬幕僚每多戲稱為「科長」。該金控集團也是新近由國內企業界老字號富甲多年的首席金控集團分家出來,負責掌舵的決策執行長當然算得上是商界淵源深厚、血統純正的世襲企業家,從小見多識廣、往來紅頂的奇特歷練,再加上台大法律系畢業的學資背景,讓他在採取商戰策略行動時多了幾分精打細算、法商併進的複式俐落風格,相當有別於其他一味側重仰賴銀彈攻勢的商戰策略。

根據報導,事件的源起,就在於該新興金控集團原本也正是國內首屈一指的電信公司及固網公司創始股東,按照國內企業界生態習性,挹注大筆資金的持股股東,多半也會在掌有經營決策大權的董事會或常務董事席次上恰如其分地反映出股權比例,作為一種實質監察的制衡效果。儘管「公司治理」的口號喊得震天價響,大股東縱使無意染指經營權,當權派總免不了自動輸誠地維持適當比例以杜疑忌,這樣的生態平衡相當散見於國內企業界。問題的導火線就出在該電信公司及固網公司的當權董座與副董,在一次固網公司股東會董監事改選時利用議事規則與投票程序的技巧,將該新興金控集團所代表的董事席次殺得只剩一席,意外演出叛變戲碼,當權派人物系統全面進駐董事會,通吃端走所有經營導向權。此舉,當然惹惱了該新興金控集團,執行長認為新任董事會成員根本「不符合股東結構」,再加上夙聞當權派經營人馬性好奢靡、派系林立、兼職混亂,將公司資源當作私用禁臠,大慷投資股東之慨以恣意圖利屬下佞臣,此次整批進駐經營領導階層,豈有不變本加厲、胡作非為的道理?當下決定展開反擊,策劃「斬首行動」來逐步漸次地對這些習於浮報開支、慣於養尊處優的經理人執行「大清洗」作業。

他的佈局策略重在運用身為公司內部股東身分,透過法院執行「假處分」裁定使當權派的重點人物全部產生停權的法律效果。當然,「假處分」裁定依法是可以抗告撤銷的,只是一種暫時狀態的法律初定效果;然而,光是這樣的法律皮毛光環反映在講求領導威信的商業結構世界裡,追隨多年的頂頭主子突然冷不防地被法院宣告停止職務與權利,那怕只是一時的,所產生的震撼與驚詫應該就跟直接遭遇了晴天霹靂差不多,全軍上下恐怕很難不心膽俱裂、人人自危。群龍無首所產生的骨牌效應,更會直接引發防線崩潰的邊際價值,讓對手陣營得以充分發揮趁隙長驅直入的策略效果。當然,這些都建基於「假處分」裁定的奇襲效果必須精準無誤地施展開來;因此,「假處分」裁定的送達時點就顯得格外重要而奧妙了。送得萬分巧妙時,將讓目標敵營來不及提出抗告推翻停權效果或者相應祭出相仿的保全程序手段弄成「玉石俱焚、勢均力敵」的狀態來穩定軍心。送達時點,將決定奇襲效果的一切勝敗。果不其然,根據報導,就在事發二個月後的電信公司股東會預定召開日的前兩天,分別由地方法院不同法官所作成相隔二十八天的二份裁定,「竟然」在同一時間抵達。姑不論其中是否別有內情,單就其產生的策略連鎖效應,就足以讓預先規劃演出的劇本藍圖順利走完。這二份裁定,分別針對固網公司與電信公司而發,全面封鎖當權派重點人物的董監事職權,架空原始董事會後再透過股東會安排推舉出臨時董事會,讓該新興金控集團重新入主,並且接掌代理董事長職務,撤換總座,延聘素有「亞洲最佳財務長」美譽的專業經理人才坐鎮,準備大刀闊斧地革新洗滌企業體質與財務結構。能有這樣的大換血作為,端賴這二份「假處分」裁定的斬首拔營神效。該新興金控集團執行長僅僅是運用了價值一億四千五百萬元的公債擔保,就奪回了市值二千億的電信上市集團經營權,精打細算與物超所值自然不在話下。當然,這二份「假處分」裁定能夠為承審法院所接受准予,關鍵前提必然是聲請人能夠成功舉證釋明原當權派系人馬「假借非屬徵求委託書的方式取得經營權」「董監事酬勞之高,與其他同業顯不相當」「未經申報蒐集委託書取得經營權」「董事法人資本額偏小,容易淪為個人及家族掌控」等等違反法律暨公司治理常規原則事由,方能一舉成擒,立下戰功。

其實,除此之外,更高明的是,即便雙方交戰正酣之際,該執行長仍不忘私下繼續疏通敵營主帥,讓原當權派董座同意接受不掌實權的名譽副董事長一職(削去裡子,保留面子),敵營士氣至此全部瓦解,原當權派董座與副董正式請辭解任拱手讓人,派系大將逐一鏟除,企業文化重新改造,不過是時間早晚而已。這場軟硬兼施、和戰並濟的奪權奇襲策略,的確十分成功;難得的是,在輕取「假處分」裁定初勝之後,決策主帥並未被法律表象的浮誇勝利沖昏頭,反而再下一城「攻心為上」地直取敵營主帥的戰鬥意志,佈妥「面子下台階」好讓雙方鳴金收兵,全身而退。就算事後真能抗告成功,重新翻案,屆時早已人事全非,無濟於事了。所以,能夠「瓦解頑抗,完全斷後」的本領思維,才是本案「決策者性格」的精華所在。相信,這場享譽四方的「企業經營權爭霸經典之作」,自有其不可磨滅的參考價值與歷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