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我們來談談政治因素與力量可以如何有效地介入一場商業戰鬥。根據報導,適逢總統大選過後,在野黨黨營事業旗下原本持股甚豐的金控公司集團,開始陸續有國內兩大知名金控集團與證券集團分別大量加碼買進該標的金控公司股票,短短三個月間挹注資金幅度高達新台幣十八億元及六億元之譜。市場消息傳言紛紛,解讀各異。顯然,不少財團打算趁著在野黨大選失利氣虛的當下,兵分多路地咬上一口肥肉,看看能否順勢拿下該黨黨營事業中的金雞母,不然,分杯羹也好。畢竟,該標的金控公司之企業體質本就不差,同時夙來又有龐大官股坐鎮加持,基本上一直都是十分理想合算的投資標的,再加上擁有流通稀少性的金控執照,市場身價與戰略地位自然不同凡響。況且,明年適逢董監事改選,正是各派系大股東角力換位的絕佳時刻,選擇此時進場,又能進逼年底立委選舉的政黨經費資金缺口,提前卡位,慢慢運籌,攻防進退的想像空間十分寬裕,至少,身居董座的該黨當權人馬所因此產生的防衛神經緊繃,是可以充分預期感受的。這,就足以創造許多談判買賣的籌碼條件。光是「在商言商」,都有不少甜頭便宜可占,更何況如果挾帶了政治意圖任務進場,上下其手來回操作之間,所能收穫的邊際效應可就肥美豐盛得出人意表了。這算盤當然不打不行,熱鬧也非湊不可了。
當然,該黨的經營董座人馬不會甘心就此坐以待斃地等待時局變化,除了大掏腰包加碼買進持股比例繼續穩佔股東龍頭外,對外也高分貝地宣示絕不輕易放棄該金控公司的經營主導權。換言之,要想易主換將,競爭對手也得付出血流成河的代價才成。然而,根據市場人士的普遍解讀,該兩大外來集團的加碼進場,極有可能是看準在野黨為了籌措年底立委選舉經費暨遣散為數眾多的黨工人員而考慮變賣黨產套現,提前切入佈局取得內部談判購置股權的優勢先機地位;倘若收購不成,無法確實取得該金控公司的經營主導權,也可以退而趁著該黨打算提高售價出脫持股之際,搭乘順風車一併高價賣給有興趣入主經營的第三人,毫不費力地海撈一筆。當然,另外一種解讀則是,該金控公司堪稱是目前該黨黨營轉投資事業中最具身價與獲利能力的主權標的,儘管目前持股比例最大,一旦執政黨轄下所屬的官股結構轉向與這外來的兩大集團合作結盟,總體持股比例將遠逾最大單一股東,該在野黨人馬想在董監事改選行情上絕對勝出,恐怕還得經歷一番龍爭虎鬥才成。對於立場向來模糊不明的官股結構來說,要行使股東表決權支持何方人馬就任經營董座,本來就是件「聽命行事」的官門公差,除了「經濟面的專業考量」外,「公益面的行政考量」也是有別於一般民間爭利單位所可以合理擁有的特殊原因。至於所謂的「行政考量」,究竟「考量」了些甚麼?參諸過往「有說沒有懂」的官方發表經驗,其實不太可能真的表彰出甚麼具體意圖。可以確定的是,無論是要加速引誘敵對政黨為了護盤經營而被迫倒入大量資金失血以方便牽制年底立委選情,或者是從根本上與講究政商關係良好的紅頂集團聯手拿下該金控公司的實際主導權,不費一毛地形成抄家滅產的核心打擊效果,不管何者,「政治目的」與「經濟利益」同時兼得,當然是十分合算厲害的佈局策略。政治實力與經濟籌碼交互併進運作之可怕難擋,由此得窺一斑。
在野黨人馬董座保衛戰的腹背受敵窘境,雖然為時甚遠卻已悄悄形成,還沒開打就面臨危機四伏。潛在敵人佈滿戰略制高點,當權董座人馬恐怕也不能輕易地將其視為單純的商業經營主導權戰鬥。政治問題還是得回歸政治實力來解決,首當其衝就是要反過來抓住官股結構的原始命脈,動用預算否決權與人事同意權的所有政治籌碼制衡對付行政部門。藉此機會長程細膩地佈署對應實力,即便問政稍嫌激進,也要讓官股結構心懷畏懼地保持中立,形成「恐怖平衡」狀態,斬斷政治實力撐腰挹注,至少還能打個公平對等的資本市場戰鬥。如果政治角力失衡,隨之而來的經濟保衛戰也必定艱苦難守;再加上在野黨的財務狀況日漸緊縮以及面臨國會現正欲擬推動的「政黨法」草案規定政黨不得經營黨營事業,屆時要持續不斷地大量空投銀彈爭取優勢,恐怕難免還是會演變成有去無回的慘烈投資。祇有在政治對決上形成一片混亂,彼此充分歷盡所有滄桑之後,大家才會有「回歸專業」的心理渴望。否則,在政治意識形態作祟攪局之下,所有經濟商戰法則都將宣告失靈,政治劣勢者也無從抵擋既有政府資源的龐大先決優勢。訴諸媒體,透過法律,都將是為時已晚的補牢途徑。風暴過後,大局底定,恐怕也無人問津全案始末。換言之,這場商業經營主導保衛戰,要打就得趁早佈局,不能端靠資金彙集挹注取勝,必須及早形成有效監控官股結構的致衡力量,讓政治因素純然退出市場經濟運作機制,政治的歸政治,經濟的歸經濟。否則,社會大眾賴以生存的經濟謀生體系,任由政治意識形態操弄對決循環不停,力求安定的為政者豈不是適正為引發社會經濟亂流的始作俑者?
當然,執政高層最後究竟「授意」與否?「聞問」多深?終究是「關起門來,難窺堂奧」之事,縱然追根究底也無從考證。政治,祇要是單純侷限於國內事務,根據現今過往的真實生態,就算是說破了嘴的金科玉律也完全撼動不了執政者意志,期望主政者透過良心道德機制形成自律效果,情況通常很難顯得樂觀。惟今之計,尚有公司當權派充分運用決策主導優勢地位引進外資大量持股,反正金控也是國際當紅商品,尋找外資加入並非難事。自己人既然怎麼說都講不聽,就請個遠來的和尚來唸經吧!讓外資法人教教執政當局,甚麼是「政商分流」的國際專業商戰法則,硬要公報私仇地胡搞一通,將來所要「倒掉的股票」,可不會是祇有一兩家公司而已。腦筋憨直的外資法人,會爭相走告地判定我國經濟仍舊歸屬於「政治凌駕專業」的混沌環境層次,屆時縱使拿下了敵對政黨的經濟命脈,同時也順手葬送了國家的經濟前途。「政黨操盤」無遠弗屆?一山還比一山高哩!